低应变现场检测锺的选择

  低应变现场检测锺的选择
低应变测试是基桩检测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也是最普遍的方式。但对传感器 的安装和敲击有较高要求,下面我们以低应变现场检测作介绍,仪器以建岩科技BR-PIT低应变检测仪作介绍。 击振点及击振方式的选择方面: 击振信号的强弱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同样影响较大,对实心桩的测试,击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的中心;对空心桩(管桩)的测试,锤击点与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90°夹角,击振点位置宜在桩壁厚的1/2处。 常有测试人员拿把小锤去测长大桩,并反映很难测到桩底反射。按以上的原理,这样的测法是不正确的。由于小锤重量小、能量小、脉冲窄、频率高、衰减快,因此信号在桩身中传播有可能未到桩底就衰减完或即使传到桩底反射回来的信号也很微弱极难分辨。相应桩底反射回来的信号太弱,另外锤轻频率高,而信号频率越高桩土阻尼越大,反射回来的信号极难辨识,测试结果信噪比不够,真实信号被噪声淹没,在这种基础上进行指数放大,企望得到桩底反射,大多数情况下是徒劳的。 对长大桩测试一般应当用力棒或大铁球或击振,其重量大、能量大、脉冲宽、频率低、衰减小,适宜于桩底及深部缺陷的检测,桩底及深部缺陷的信号反射较强烈。但由此很容易代来浅层缺陷和微小缺陷的误判和漏判。当根据信号发现浅层部位异常时,建议用小钉锤或钢筋进行击振,因其重量小、能量小、脉冲窄、频率高,可较准确的确定浅层缺陷的程度和位置。有用户曾用建岩科技BR-PIT低应变的力棒得到φ1.2m,l=68m的桩底反射,据反映,也有建岩科技BR-PIT低应变用户用大铁球得到了φ1.5,l=80m钻孔灌注桩桩底反射。岩联技术公司新近改进后的力棒锤体3-10kg,基本上含盖了各种桩型完整性检测需要。 低应变检测中对安装面、击振点、激振方式的选择与优劣判断!选择多个安装面和击振点非常必要,浅部缺陷反射的应力波大小与敲击点和安装点很有关系,当发现浅部有缺陷时,应尽量在各个方位测试一下。多点选择还有利于排除邻近安装与敲击点的局部微小缺陷和其它因素引起的干扰。大多数情况下,现场测试时,最好选择两个以上安装面,桩头较差或信号不一致时更应如此。振源对测试效果的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说,锤越重,接触面积越大,材料越软,提升高度越低,桩头龄期越短,敲击越正,振源频率就越低。对比表明,铁锤直接敲击效果最差,采用软激发方式效果较好,当然,太软的激发方式会因波长过大、分辨率偏低、形成绕射而导致浅部缺陷和微小缺陷的漏判(单纯使用力棒或橡皮锤易犯这种错误)。
低应变检测对振源主频和振幅是衡量激振效果的两个主要指标,振源主频和振幅过高,加速度计的输出特性容易恶化,信号出现漂移;速度计则很可能会激发其安装谐振频率,产生寄生振荡。绝大多数速度计使用者提交的振荡曲线和加速度计使用者提交的不归零速度曲线多半是这样造成的。虽然对于速度计而言,只要后处理得当,使用铁锤未偿不可,但实际上,无论哪种传感器,仍以低频振源为宜,长桩或深部缺陷用力棒检测,桩越长、缺陷越深,力棒重量就应越大;一般部位则应用尼龙锤或铁锤垫橡皮测试;当发现浅部异常时,最好用小质量铁锤甚至钢筋敲击,借以进一步确定浅部缺陷的程度与部位。 采用铁锤垫的方式测试时,硬橡胶垫是不适宜的,只有弹性好、强度高的橡胶垫(如汽车外胎皮)好用,太小的橡胶垫容易反弹,在橡胶垫的厚薄选择时,应自薄而厚地改变,以恰好消除速度信号振荡为宜,橡胶垫的最大弱点是频繁改变敲击点较麻烦。
检测经验 小应变 低应变 基桩检测 完整性检测 力锤 力棒



027-87871081
建岩科技